赞奇信息网

财政中国三千年:完成现代转型为什么这样难?

2021-10-12 12:31:35

品牌百科 http://www.hqjfu.com

财政中国三千年

完成现代转型为什么这样难?

文:无涯 编:先知书店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反复提到一个引起学界大讨论的观念,“数目字管理”。核心意思是:如果社会可以接受财产权绝对且至高无上,一切就可以在数字上处理。

从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来看,明代社会不能有效治理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缺乏数目字管理。而且,不只是明代,20世纪之前的中国都是缺乏数目字管理的。

黄仁宇的这个观念在中国社会影响很大。而其本质,正是来自对理解中国、理解中国历史极其重要、但又极易被忽视的一条线——财政线。通俗的讲,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钱。对贯穿历史的国家来说,钱就是财政。

那么,我们能否用一根独特的财政线,串起浩如烟海的中国史料,形成对中国系统而独特的理解?

对此,财政学者刘守刚的答案不仅是能,还给读者准备好一双财政之眼。通过财政之眼,读者不仅可以理解历史变迁,还可透彻把握当下国家转型和未来方向。

◎ 以财政之眼,理解历史变迁

▲税收是历朝历代不变的主题

用财政之眼看中国,历史就不再是汉唐明清的朝代史,而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税收主线——从“人头税”收钱到“土地税”收钱。理解了这根主线,很多历史现象就可以得到全新解释。

比如文景之治时的“轻租重赋”,并不是政府想要轻收土地税,而是收土地税必须有复杂的官僚系统和大范围内收税的技术支持,只能重收人头税。直到清代雍正年间才“摊丁入亩”,也不是哪个皇帝的意志,而是时代需求推动了政府治理水平的提高。

再比如中国历史上很多王朝,往往有一个循环。王朝刚开始时,收好收的人头税,然而贪图收好收的税,也会埋下社会矛盾的雷。到后期,财政危机出现,才被迫进行改革,比如明代张居正改革,就是要改成按土地收税。若是改革成功,王朝就会“回光返照”。

可以说,顺着财政线索走,就能揭开历史表面复杂的谜团,把握几千年来中国人治理国家的秘密与智慧,看明历史发展的方向所指与力量所在。

◎ 以财政之眼,洞察国家转型

▲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赫德

近一百多年来,中国一直行进在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国家的途中。

然而,诸多国家转型的问题,依然困惑着国人,比如:

•中国向现代国家转型,是如何推动的?

•相对于日本,中国转型为何如此艰难?

•走向现代国家,包含哪些关键性命题?

而沿着财政这条线,我们就能透彻把握迄今为止不断变化的国家转型,直达它变化的核心。

比如,国家转型一度以消灭资本为目标。然而,通过理解资本蕴含的政治法律含义,以及它在现代国家建构中的意义。我们就会明白,只要中国向现代国家转型,资本就是不可或缺的。

◎ 两部财政好书:一双财政之眼

▲《财政三千年》书影

《财政中国三千年》——要从财政中发现中国成长秘密,要想对历史现象知其所以然,就需要明白一些概念与理论,本书就是交付读者一双这样的眼睛,用财政之眼透视中华三千年,整体把握财政史与民族史,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现象。

《打开现代:国家转型的财政政治》——以财政之眼,解读古今中外19部经典著作,为读者揭示国家转型秘密,理解今天的转型中国及其未来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赞奇信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