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4 14:38:42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宋浩止观书局供图
11月1日,作为“悦读宋韵节”重头项目之一的浙图“宋版传续文脉郁衍”宋刻本展落下帷幕(小时APP线上展戳:)。无论是浙刻本的欧阳询风格,还是蜀刻本颜真卿体、闽刻本柳体,宋刻本的字体都是一大看点,惊艳了现场很多人。
其实,11月1日还有一场善本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大唐气象”馆藏唐碑善本展,就展示了唐代书法的精妙,展览持续到11月14日。这两个大展都可以说很难得,但也都持续亮相的时间很短。
在上图展出的65件唐碑拓本里,很多是宋代拓本,还有不少是海内孤本,让人一睹1000年前唐代书法家的风采和大唐气象。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了解,该展览的图录由上海图书馆编写、北京止观书局策划、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定价1980元一套的图录在预售时期就全部售罄,一度在网上被炒到4000元,还买不到。
经出版总策划人许石如先生授权,小时新闻特别整合部分珍贵展品,推出线上展。
清代人总结历代书法:“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唐代书法继承了晋代的传统,以法度严谨著称,后世总结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位都是唐代书法家。
展品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四欧宝笈”。这是上图的镇馆之宝,是欧阳询的四件作品《化度寺碑》《九成宫碑》《虞恭公碑》《皇甫诞碑》。
策展人仲威,是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上海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
他介绍,“四欧宝笈”是欧体楷书的代表作,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又因四件拓本均系宋拓,实属珍稀,故称“宝笈”。
吴湖帆(1894-1968),近代著名画家、收藏家、鉴赏家。
这四件拓本曾归近代收藏家吴湖帆收藏,吴氏精于书画,过眼无数,而以“四欧堂”堂号就看出他对“四欧宝笈”的喜爱。这次也是“四欧宝笈”首次一起展出。
其中宋拓《化度寺》《虞恭公》《皇甫诞》曾为清代潘祖荫收藏,1915年潘祖荫的侄女潘静淑嫁给吴湖帆时,此三册曾是陪嫁物之一。
1924年吴湖帆又觅得宋拓《九成宫》(原为乾隆皇帝藏品),遂将四册合装同贮一匣,名曰“四欧宝笈”,并颜斋号为“四欧堂”。上世纪50年代后期,《四欧宝笈》以二万元转售上海图书馆。
以下是部分展品,按石碑刻立的时间排序,文字介绍节选自仲威先生的介绍。
1、孔子庙堂碑(庞泽銮藏本)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明代拓本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明代拓本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明代拓本
武德九年(626)十二月二十九日刻立,虞世南撰文并楷书,原石碑早已望佚。
今有重刻碑二种:一在陕西西安,俗称『西庙堂碑』;一在山东城武,俗称『东庙堂碑』。『西庙堂碑』,北宋建隆、乾德年间(960-968)王彦超重摹于陕西西安,声誉远在『东庙堂碑』之上。
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石断为三部分,现存西安碑林。
此册为『西庙堂碑』,是明代断之后的初拓本,目前未见更早的拓本,因此弥足珍贵。
册后邹方锷题跋
这册拓本经邹方锷、姚觐元、庞泽銮等人递藏。清代邹方锷、庞泽銮都认为是为『宋拓本』。
2、昭仁寺碑(程瑶田藏本)
昭仁寺碑清初拓本,传为虞世南所书
贞观四年(630)十一月刻立,朱子奢撰文,楷书。石在陕西邠州长武。
此册是清初拓本,曾是程瑶田藏本。册后有乾隆时诸锦、翁方纲、程瑶田题跋,程瑶田谈到了此碑与虞世南书法的渊源关系。
3、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吴湖帆四欧堂本)
欧阳询化度寺碑宋代拓本
欧阳询化度寺碑宋代拓本
欧阳询化度寺碑宋代拓本
贞观五年(631)刻立,李百药撰文,欧阳询楷书。原石亡佚已久,唐宋时期就有翻刻石碑流行。
此册是唐代原石的拓本,北宋时所拓。这是吴湖帆旧藏,列『四欧宝笈』之首。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堪称『镇馆之宝』。
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的题跋
荣郡王爱新觉罗·绵亿的题跋
明初为王偁收藏,清代经陈崇本、成亲王永瑆、荣郡王绵亿、奕绘、沈树镛、潘祖荫等人递藏。民国初,转归吴湖帆。(永瑆是乾隆之子,绵亿是乾隆之孙、皇四子的儿子,奕绘也是宗室皇亲。)
翁方纲题跋
『四欧堂本』在乾隆年间,被翁方纲误定为『宋翻刻本』。民国初,罗振玉更定为『原石宋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王壮弘又修订为『唐拓原石孤本』。
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等人题跋
另有罗振玉、吴湖帆、潘静淑、[法]伯希和、沈尹默等人题跋。
4、九成宫醴泉铭(吴湖帆四欧堂本)
欧阳询九成宫碑南宋拓本
欧阳询九成宫碑南宋拓本
欧阳询九成宫碑南宋拓本
册后题跋
贞观六年(632)四月刻立,魏徵撰文,欧阳询楷书。碑在陕西麟游。
此册南宋拓本,原是乾隆御赏之品,藏在懋勤殿,1924年吴湖帆以商戈周彝换来,列『四欧秘笈』之一。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5、九成宫醴泉铭(龚心钊藏本)
欧阳询九成宫碑宋拓本郑孝胥题签
欧阳询九成宫碑宋拓本
欧阳询九成宫碑宋拓本?龚心钊题跋
欧阳询九成宫碑宋拓本?龚心钊购买题记
欧阳询九成宫碑宋拓本
贞观六年(632)四月刻立,魏徵撰文,欧阳询楷书。碑在陕西麟游。
此册宋拓宋装本,嘉庆四年(1799)转归翁方纲,1935年龚心钊以六千大洋购得。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6、九成宫醴泉铭(张廷济跋本)
欧阳询九成宫碑清拓本
张廷济题跋
贞观六年(632)四月刻立,魏徵撰文,欧阳询楷书。碑在陕西麟游。
此册为清代乾嘉时拓本,整幅带碑额未剪本,张廷济旧藏。
7、虞恭公温彦博碑(吴湖帆四欧堂本)
吴湖帆题跋
欧阳询?虞恭公碑南宋拓本
欧阳询?虞恭公碑南宋拓本
杭州江凤彝题跋
贞观十一年(637)十月刻立,岑文本撰文,欧阳询楷书。碑在醴泉县北二十五里烟霞洞西昭陵南十里。
此册为南宋拓本,为吴氏『四欧秘笈』之一。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8、虞恭公温彦博碑(清内府本)
欧阳询虞恭公碑北宋拓本
欧阳询虞恭公碑北宋拓本
欧阳询虞恭公碑北宋拓本
王澍题跋
翁方纲题跋
贞观十一年(637)十月刻立,岑文本撰文,欧阳询楷书。碑在醴泉县北二十五里烟霞洞西昭陵南十里。
此册为北宋拓本,拓制时间早于『四欧堂本』。清内府旧藏。原为清代大臣毕沅收藏,毕氏获罪后收没入内府,钤有『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三编』诸印。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9、伊阙佛龛碑(叶奕苞藏本)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明拓本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明拓本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明拓本
贞观十五年(641)十一月刻,岑文本撰文,褚遂良楷书。碑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与南洞之间的外崖壁上。
此册为明拓本,叶奕苞旧藏。馆藏国家二级文物。
10、段志玄碑(汪克埙藏本)
段志玄碑无撰书人姓名明末拓本
段志玄碑无撰书人姓名明末拓本
段志玄碑无撰书人姓名明末拓本
段志玄碑无撰书人姓名明末拓本
贞观十六年(642)□月十八日刻立,无撰书人姓名。碑在陕西醴泉昭陵。
汪克埙题跋
此册为明末清初拓本,清代阮元旧藏,后归汪克埙。
11、皇甫诞碑(吴湖帆四欧堂本)
欧阳询皇甫诞碑宋拓本,吴湖帆题签
欧阳询皇甫诞碑宋拓本,吴湖帆有鉴赏小字
欧阳询皇甫诞碑宋拓本
欧阳询皇甫诞碑宋拓本,吴梅在吴湖帆处观赏后题记
欧阳询皇甫诞碑宋拓本,附《四欧堂校碑图》
贞观十七年(643)刻立,于志宁撰文,欧阳询楷书。碑原在长安鸣犊镇皇甫川,明初移入西安碑林。
此册为宋拓未断本,属北宋晚期拓本。为吴氏『四欧秘笈』之一,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12、张琮碑(王楠藏本)
张琮碑书者姓名不可辨,清拓本
清代杨澥题跋
贞观年间刻立,清雍正年间碑在陕西咸阳出土。于志宁撰文,书者姓名及刻石年月皆漫漶残佚。
此册为清代乾嘉拓本,王楠“话雨楼”旧藏。旧定为馆藏国家二级文物。
此碑一直不知何年所刻立,何人所书,然此册拓本的碑文,最后却刻有『贞观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银青光禄大夫欧阳询书』这些字,纸墨、拓工与原碑并无二致。但仔细看,碑文书法并不是欧阳询所书,风格类似于褚遂良《孟法师碑》一路。鉴赏家于是将碑文与《金石萃编》校对,谜团解开了。
张琮碑书者姓名不可辨,清拓本
原碑文的有『贞观十一年十二月之任在道寝疾薨于宋州馆舍……以十三年二月十一日迁厝于始平之原。』拓本上却没有『贞观十一年十二月』和『十一日』等字。
原来,这些字被移到了碑文最后『贞观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银青光禄大夫欧阳询书』这里伪造。
此外,『欧阳询』三字也都有裁切痕迹,是把原碑上的字,找到左右偏旁拼配而成。欧阳询头衔『银青光禄大夫』与《皇甫诞碑》完全一样,是从后者拓来的。
此册为乾嘉时的拓本,也是难得的善本,又经前人作伪,是碑帖鉴藏经典案例。
13、晋祠铭残本(张丙震藏本)
李世民晋祠铭残本,明末拓本
李世民晋祠铭残本,明末拓本
李世民晋祠铭残本,明末拓本
李世民晋祠铭残本,明末拓本
翁方纲题跋
贞观二十年(646)正月二十六日刻立,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行书。石在山西太原晋祠。
此明末拓本,馆藏国家二级文物。册后有乾隆五十八年(1793)秋翁方纲题跋。
14、孔颖达碑(翁方纲藏本)
孔颖达碑,明末拓本,翁方纲题签:『唐孔祭酒碑。』
孔颖达碑,明末拓本
孔颖达碑,明末拓本
翁方纲题跋
贞观二十二年(648)刻立,于志宁撰文,楷书。在陕西醴泉,昭陵诸碑之一。
此册为明末清初拓本,陆恭旧藏,乾隆四十六年(1781)转赠翁方纲。《孔颖达碑》原碑两千五百余字,传世宋拓本,目前只有李宗瀚藏本,存1700多字,今在故宫博物院。这件翁方纲藏本1360多字,也是难得的善本。
首页有翁方纲题签:『唐孔祭酒碑。』册后有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十五日翁方纲题跋,后面接着又有十六日补题,再接着是乾隆四十六年九月续跋。
15、雁塔三藏圣教序(张燮藏本)
褚遂良雁塔三藏圣教序,明拓本
褚遂良雁塔三藏圣教序,明拓本
褚遂良雁塔三藏圣教序,明拓本
分刻『序文』『后记』两碑。『序文碑』是永徽四年(653)十月十五日刻,李世民撰文,褚遂良楷书。『后记碑』永徽四年十二月十日刻,李治撰文,褚遂良楷书。碑在陕西西安大雁塔门两侧。
此册为明末清初拓本,经高士奇等人递藏。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16、万年宫铭并额(谭光藏本)
唐高宗李治,万年宫铭并额,明拓本
唐高宗李治,万年宫铭并额,明拓本
唐高宗李治,万年宫铭并额,明拓本
唐高宗李治,万年宫铭并额,明拓本
唐高宗李治,万年宫铭并额,明拓本。翁方纲题跋
永徽五年(654)五月十五日刻立。这是高宗李治的书法,行书。碑在陕西麟游。万年宫就是贞观年间的九成宫,永徽二年(六五一)改『九成宫』为『万年宫』。
此册为明末清初拓本,有梁章钜、王澍、王文治、翁方纲等人题跋。
仲威介绍,上海图书馆藏有25万件碑帖拓片,其中善本约有3000余件。晚清、民国直至建国初期,官商齐聚上海,资金与文物云集沪上,其中碑帖善本亦多半流通到上海。旧时的碑帖藏家和碑帖商人共同孕育了这份特殊的文化遗产。
市民在观展
“馆藏的善本碑帖,几乎涵盖了所有旧时的碑帖收藏大家,远的不说,仅就清末民国的藏家就有:翁同龢、沈树镛、赵烈文、杨守敬、缪荃孙、吴大澂、吴昌硕、王瓘、张祖翼、叶昌炽、盛昱、吴郁生、费念慈、端方、莫棠、周大烈、龚心钊、张伯英、褚德彝、陈景陶、高时丰、叶恭绰、吴湖帆、蒋祖诒等等,
“今日我们念及以上诸家,除了叹服于他们的鉴藏智慧外,还要感恩于他们的递藏行为,大批文化瑰宝得以流传至今,他们的姓名和他们的藏品一同被典藏进上海图书馆,同时也被写进永恒的人类文化史册。”
童衍方
展览的总策划、书法家童衍方在开幕现场也表示:“展览中的精品都有大量题跋,可以看到清代到民初的人是怎么收藏的,他们的理念是什么,前辈收藏家是真正做学问的,他们的细心与钻研,都能清晰看到,让人叹服。”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