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奇信息网

把自己P成女娲,作为期刊封面的石枫教授,获杰青资助,实现江苏师大零的突破!

2022-02-03 21:44:02

三国志11攻略

2020年4月,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石枫教授在ChineseJournalofChemistry杂志发表了题为:AxiallyChiralAryl-Alkene-IndoleFramework:ANascentMemberoftheAtropisomericFamilyandItsCatalyticAsymmetricConstruc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设计了一类新型轴手性芳基烯烃-吲哚骨架,论文作者通过中国神话中女娲使用五色石补天来比喻这一构建过程(Theauthorsdevisedtheinnovativestrategytoconstructtheintriguingaxiallychiralframeworks,justlikeNuwausedthe'five‐coloredstone'tomendtheskyinthemythologyofancientChina.)。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论文封面相当与众不同,女娲娘娘的脸似乎是真人,而非以往论文中的卡通形象。

经过对比,发现封面中女娲的形象正是论文通讯作者石枫教授。

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1年集中接收申请项目的评审结果。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石枫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实现了我校该类项目历史性零的突破。

石枫教授1998年毕业于我校化学教育专业;2001-2004年在我校有机化学专业学习,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入校工作以来先后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石枫教授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手性杂环化学的研究,近年来聚焦于手性吲哚化学。针对手性吲哚化学的关键科学问题,该课题组采用了独特的研究策略——设计新型吲哚平台分子及其参与的催化不对称新反应,实现了具有挑战性的新型手性吲哚骨架的高效、高选择性构建,为手性吲哚化合物的应用研究提供了高效的合成方法学和丰富的化合物库。该课题组还探究了该类反应的机制、催化模式、产物的生物活性和催化作用,发现了以2-吲哚甲醇极性反转为代表的吲哚新化学,推动了手性吲哚化学的发展,2020年受邀为国际知名期刊Acc.Chem.Res.作综述(图1)。

图1.石枫课题组在手性吲哚化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工作概括

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石枫教授以通讯作者在Acc.Chem.Res.,J.Am.Chem.Soc.,Angew.Chem.Int.Ed.,Chin.J.Chem.(中国化学)、ACSCatal.等业界公认的国际重要科技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刊物发表论文12篇;论文被引用6000余次,个人H指数45,入选Elsevier2020高被引学者;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8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石枫教授先后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ThiemeChemistryJournalAward、AsianCoreProgramLectureshipAward、新和成《中国化学》创新奖等奖项;担任《有机化学》期刊青年编委、Org.Chem.Front.,J.Org.Chem.和Eur.J.Org.Chem.等期刊的国际编委。

图2.石枫教授课题组合影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在石枫教授的指导和带领下,课题组(图2)科研的主力均是我校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石枫教授获此项目资助,既标志我校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面通过数年的积累取得了代表性成果,又显示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赞奇信息网版权所有